【兒科】新生兒為什麼會有黃疸?該怎麼處理?
  • 因為來自胎兒時期的紅血球容易分解,分解後會產生大量非結合型膽紅素。而且新生兒肝臟酵素尚未成熟,來不及將膽紅素結合後排出,導致大量非結合型膽紅素滯留在體內,表現在皮膚上形成黃疸。
     
    如果出生後進食太少,大便次數不多,已經排至腸道的結合型膽紅素又會被轉變成非結合型而吸收回體內。雖然母乳哺育和黃疸有關,但是出生的前幾天還是要多哺育母乳,藉由增加排便次數來降低黃疸。
     
    如果黃疸超過兩個星期還未消退,必須請醫師當面評估,排除可能的致病原因,例如先天感染、泌尿道感染、敗血症、代謝疾病、遺傳疾病、甲狀腺功能低下、新生兒肝炎、膽道閉鎖等等。
     
    家長要注意新生兒大便的顏色,可以對照寶寶健康手冊上的大便卡,如果有灰白便的情形,要盡快就醫。如果超過一個月大都還有黃疸,應該檢查結合型膽紅素是否比例過高,以便和母乳型黃疸做出區別。
     

    新生兒黃疸追蹤

    除了有不必扎血的經皮測試儀之外,也能檢驗結合型和非結合型膽紅素,以早期發現肝膽疾病。


回上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