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乳房醫學】亞洲女性乳房緻密度高,3D乳房攝影提高偵測率

文/禾馨醫療放射科盧炳昇醫師
 

作為一位長期判讀乳房影像的影像醫學科醫師,我經常鼓勵女性朋友們一定要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。乳癌是亞洲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。許多研究證實,持續進行乳房攝影檢查,可以降低乳癌死亡率。多項大型流行病學研究顯示,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篩檢可降低乳癌死亡率約20–40%(1),根據國健署的文章(2),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達99%以上,若延誤病情至晚期才發現,5年存活率僅約39.2%。密集篩檢與積極追蹤能及早發現乳癌,不僅提升了治癒率,也讓患者得以採用較保守的治療方式,減少因晚期手術、化療與放療帶來的身心負擔。


3D乳房攝影併用傳統2D乳攝 提升癌症檢出率

亞洲女性相較於歐美族群,更容易擁有高密度乳房,常使腫瘤偵測率下降,傳統乳房攝影(2D乳房攝影)容易因為組織重疊,難以清楚辨識病灶,可能錯過早期癌症的黃金治療時機。近十年來,乳房攝影的科技有了重大突破,那就是──3D乳房攝影。

3D乳房攝影(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, DBT)自2008年進入臨床研究,2011年起在多國獲得核准,其核心技術在於X光管以30-60度的弧形軌跡掃描乳房,重建出厚度僅1 mm的斷層影像。相較傳統乳房攝影,3D掃描可消除組織重疊的干擾。2013年挪威與義大利研究皆證實,DBT與傳統乳房攝影合併使用不僅提升癌症檢出率,也顯著降低再召回率。不僅提高了癌症的檢出率,更大幅降低了不必要的再召回與進一步檢查的焦慮與支出。

除了提升診斷準確度,早期篩檢亦大幅降低未來醫療支出。晚期乳癌患者常需接受根除性手術、長期化療、放射治療及標靶藥物,單一療程花費動輒數十萬元台幣,且合併症與復發率高。反觀被偵測到的早期乳癌,多可採行保乳手術或局部放療,術後五年生存率可達95%以上,整體治療費用僅為進展期病例的30–50%。經濟評估模型顯示,每投入1元於篩檢,可節省未來3–5元的治療費用,為患者與家庭減輕龐大經濟壓力。
 

2D乳房攝影可能存在的檢查盲點

臨床經驗中,以下幾種病灶若使用傳統2D乳房攝影,往往很難被早期發現:
• 微小的侵襲性腫瘤(小於1公分)
• 微小鈣化點(容易和正常組織混淆)
• 組織結構的細微扭曲變化
• 位於深層乳房組織、被其他乳腺組織遮蓋的小腫塊

 

哪些族群更應考慮選擇3D乳房攝影

建議以下女性族群,特別應考慮選擇3D乳房攝影檢查:
• 有乳癌或卵巢癌家族史者
• 已知帶有乳癌高風險基因突變(如BRCA基因)者
• 有乳房異型增生或原位癌病史者
• 年輕時接受過胸部放射治療者
• 使用長期荷爾蒙替代療法者
• 乳房組織為緻密型乳房者

3D乳房攝影以其優異的斷層影像能力,能克服傳統2D的組織重疊盲區,提升對微小病灶及結構扭曲的偵測力,顯著降低錯誤召回與延誤診斷的機率

以下透過簡單明瞭的傳統2D 與3D乳房攝影比較表,讓您更清楚了解兩者的差異:



因西式飲食、環境荷爾蒙暴露等因素,台灣乳癌的好發年齡相較其他國家更早;研究報告顯示,台灣35歲以下年輕型乳癌佔9%,是美國的4.5倍。因此建議30歲以上婦女應定期接受乳房檢查,養成自我檢查與定期接受影像檢查的習慣,且在例行乳房攝影之外,可以考慮升級為3D乳房攝影DBT檢查。

衷心建議每一位女性朋友,別等到有症狀才來檢查。透過早期發現與精準篩檢,加上積極選擇適合自己的影像檢查工具,不僅可有效減少未來昂貴的癌症治療支出,更是給予家人最好的愛與保障,為自身與家人爭取更長遠更健康的人生。

 

*在台灣,每人每年所接受到的背景輻射約達2毫西弗。女性所接受的傳統乳房X光攝影,每次的輻射劑量約等於3個月的背景輻射,若再加做3D乳房攝影,則總輻射劑量約略等於6個月的背景輻射,雖然劑量稍有增加,但已有許多文獻顯示此檢查可以顯著幫助診斷率。

 

參考文獻:
1. Hodgson R, Heywang-Kobrunner SH, Harvey SC, Edwards M, Shaikh J,Arber M, Glanville J. SystemaVc review of 3D mammography for breast cancer screening. Breast. 2016 Jun;27:52-61. doi:
10.1016/j.breast.2016.01.002. Epub 2016 Mar 25. PMID: 27212700.
2. 乳癌篩檢年齡擴大至40-74歲婦女
haps://www.hpa.gov.tw/Pages/Detail.aspx?nodeid=4878&pid=18916_


回上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