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【乳房醫學】懷孕哺乳期乳房疾病 |
|
在懷孕期和哺乳期,乳房會因為荷爾蒙、血管增生、和增生性小葉等因素,而產生明顯的生理性變化。這些變化可能掩飾了乳房的病變,所以更需要先進的乳房影像設備進行預防性的健檢,及乳房腫塊的評估。
** 乳液囊腫(Galactocele)
哺乳期因哺乳習慣不良(未定時哺乳、乳汁未排空)、乳腺增生、炎症、或腫瘤壓迫造成乳腺導管堵塞,使乳汁積聚在導管內。導致導乳管擴張形成囊腫。 症狀大多呈現不會痛的腫塊。乳液囊腫是一種良性病變,但要排除腫瘤壓迫的可能性。建議安排乳房超音被檢查,較大的囊腫可以在超音波導引下以細針抽吸,大多能立刻消失,也能減少後續感染的機會。 抽吸液分析含有蛋白質、脂肪、乳糖、往往伴有炎症和壞死。
** 乳腺炎及乳腺膿瘍
產褥期的乳腺感染,有時在停止哺乳多年後產生。感染細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。初期症狀為發燒,乳房局部紅、腫、熱、痛的硬塊。需立即抗生素治療,並以乳房超音波檢查確認是否已形成膿瘍。小範圍的膿瘍可以針抽吸,大範圍則需切開小傷口引流。根據臨床症狀、同時搭配物理治療,如治療性超音波、LPG等能加速症狀緩解。
治療時機真的很重要,延誤的結果可能導致慢性發炎,不僅要花費數個月的時間治療,將來復發的機會也很高。
** 肉芽腫性乳腺炎
重複感染的乳腺炎、膿瘍, 其特徵在於由非乾酪性,非血管性肉芽腫炎症變化 。成因可能和特殊的細菌感染或自體免疫力有關。乳房影像多變化,必要時需進行組織切片,排除癌症的可能性。治療方式包括口服類固醇、手術治療等。
** 懷孕哺乳期的乳癌 (Pregnancy associated breast cancer, PABC)
案例介紹: 38歲女性懷孕後期,定期在某醫院產檢,主訴左乳內側硬塊約2公分大小,醫師觸診後診斷為懷孕期乳房正常變化。生產後左乳較右乳腫脹,仍可哺乳。轉診至乳房外科,安排乳房超音波檢查,發現腫瘤大約6公分。經粗針切片確診為第三期乳癌。病患停止哺乳,開始接受術前化療。腫瘤對化療反應佳,明顯縮小。病患接受手術治療,術後定期追蹤中。
PABC指在懷孕期間或產後一年之內發生的乳癌,約佔所有乳癌的3%。因這段時間的乳房腫脹,造成延誤診斷,確診時腫瘤已大,且有淋巴轉移。定期檢查,特別是有新生的腫塊時,乳房超音波是最佳的診斷工具。

|
|
|
 |